新闻动态你的位置:十博网站怎么样 > 新闻动态 > 有里儿有面:美国援乌资金神秘失踪,真相何在?
有里儿有面:美国援乌资金神秘失踪,真相何在?

发布日期:2025-02-05 00:23    点击次数:185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于12月18日出席纽约外交关系委员会举办的研讨会时指出,美国向乌克兰提供的大部分军事援助从未运往乌克兰,而是留在了美国境内,为美国的军事工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据布林肯介绍,自2022年乌克兰局势升级以来,美国在乌克兰“投入了约1000亿美元的资金”,但这些资金的“绝大多数都流入了美国的国防工业基地和制造业”。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美国声称的“援助乌克兰”项目到底划拨了多少钱。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有五次记录显示的较大的拨款法案,总金额为1750亿美元,其中有四次集中在2022年,一次发生在2024年4月。

毫无疑问,每次这类法案的通过都会成为当天的头条新闻,媒体使用吸引眼球的词汇,仿佛美国立即通过飞机将这些资金送到乌克兰上空,疯狂撒钱。

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在这1750亿“援助”中,有690亿与乌克兰无关。

这笔资金仅用于支持美国自身的相关活动,类似于年终公司晚会上普遍发放的“人人有份”的奖品。

几乎每个部门都能分到一些,包括移民署、难民援助署、能源部门、打击“虚假信息”部门等。

举个例子,长期以来,美国国务院一直都在实施一个名为“对外军事融资”的项目,该计划的重点并不在于乌克兰,而是为了配合美国的外交政策,主要方式是对外国政府或组织提供贷款,以资助他们购买美国武器。

自2022年以来,该项目已从美国国会获得了约63亿美元的“乌克兰专项拨款”,但这笔资金与乌克兰几乎毫无关联。

剩下的1060亿美元就是布林肯提到的“援乌资金”。

今年春天,美国企业研究所和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连续发布了两份报告进行分析,数据显示这些资金中有至少70%留在了美国。

接下来,我们将仔细探讨这些资金究竟是如何实现“调包计”的。

九月时,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发布了一份报告,详细说明了这1060亿拨款的去向:28亿用于人道主义援助,334亿用于“预算支持”,以维持乌克兰政府的运行,剩余的698亿则用于泽连斯基梦寐以求的军事装备。

而这698亿的“武器设备专用款”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拨付。

一种方式被称为“总统削减权利”,它允许美国总统动用现有装备库中的武器库存,直接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

这种援助使用的是现货,因此相对更为高效。

根据美国白宫12月12日发布的总统公告,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已55次运用“总统削减权力”向乌克兰提供直接军事援助,总金额超过240亿美元。

简单来说,说美国向乌克兰提供武器,不如说乌克兰正在帮助美国清理仓库。

许多武器已经在装备库里沉睡了长达10年的时间,超过240亿美元的老旧武器被“捐赠”给了乌克兰,装备库也因此“清空待补”。

随后,美国政府再出资超过200亿美元,向美国的军工企业“下订单”,采购最新的装备武器以填补装备库的空缺。

这样一来,美国军工企业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政府订单,真是双赢啊!

另一种方式是USAI,即“乌克兰援助计划”。

在这种模式下,一旦获得美国国会的批准,乌克兰政府便可以直接与美国军工企业签订武器采购合同,按需购买所需的武器装备。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美国军工企业的生产能力远远无法满足乌克兰的战场需求,这只不过是“左手换右手”的游戏罢了。

例如,目前在俄乌战场上,155毫米榴弹炮弹是最急需的炮弹之一。

这种榴弹炮能够打击24至32公里外的目标,在地面战斗推进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据乌方战时监督委员会成员奥列克桑德拉透露,目前乌克兰对155毫米榴弹炮的每日需求量约为7000至9000发。

显而易见,美国现有的军工生产能力根本无法满足这一需求。

于是,接下来便是美国国防部与军工企业的“双簧戏”时间。

美国国防部根据当前乌克兰战场的需求,将155毫米榴弹炮的年度生产目标设定为到2025年年初每月生产7万至8万发,而俄乌冲突前的生产能力仅为1.4万发。

对此,军工企业宣称“没有生产能力”,而国防部立即从“对乌军援”中拨款数十亿美元,用于补贴“扩大企业规模”的计划。

2024年5月,在政府巨额补贴的推动下,美国军工企业通用动力斥资5.76亿美元建造的新工厂正式投产。

这座新工厂专注于生产155毫米榴弹炮所需的金属部件。

巧合的是,9月份,通用动力与其他两家军工企业一起,成功获得了政府价值9.61亿美元的采购合同。

同样,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生产的“海马斯”多管火箭炮系统是援助乌克兰的主要武器之一,其产量在国防部的补贴下,从每年60套迅速攀升至96套。

到这里,大家应该已经明白了,布林肯所言非虚,即大部分援助乌克兰的资金确实都留在了美国。

那么,所谓的“援乌资金”到底让谁获得了好处呢?毫无疑问,答案是美国军工企业。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这四家公司——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通用动力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雷神公司,即所谓的“美国军工四巨头”股价大幅上涨,市值增幅均超过150亿美元。

总之,俄乌冲突的受害者众多,但唯一受益者只有一个,即“美国军工复合体”。

这个庞大的利益集团由军方、军火制造商、政府、科研机构、智库和媒体组成,是这一切的始作俑者。

它们早已预见,战争和冲突才是美国真正的“财富密码”。

今年早些时候,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发布了一份报告,列出了2023年全球最大的100家军火商,其中41家为美国军工企业。

这些企业的销售额达到了3170亿美元,占全球100大武器制造商2023年总收入的一半,而俄乌冲突则是主要的推动因素之一。

事实上,泽连斯基心中早已明白这一点。

在今年3月28日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采访时表示,美国提供的资金“至少超过75%都留在了美国”,并指出“弹药被运到乌克兰,但生产是在美国进行,钱留在了美国,税收也留在了美国”,乌克兰最终只得到“贷款”,需要用乌克兰“丰富的矿产”作为交换。

因此,“援乌资金”对乌克兰来说是个美梦,因为它们中的大部分都留在了美国。

美国军工复合体因此大赚一笔,而被军工复合体所绑架的美国,就像一辆被金钱腐蚀的霸权战车,只给世界带来了动荡和危害。

对此,大家有什么独到的见解,欢迎在评论区下方积极留言!